新聞資訊

400-8325-007

熱門標簽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

2023年是儲能產業的投資和儲能產能集中爆發之年

發布時間:2023-05-11 10:52:59 作者:南京獵頭公司 點擊次數:13

為減少碳排放,發展新型能源成為必然趨勢。按規劃,到2030年,中國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這些新能源具有間歇性、波動性等先天缺陷,只有新型儲能設施才能解決這些新能源的問題,應對新能源大規模并網和消納的需求。

新型儲能”指的是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儲能、液流電池儲能、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鈉離子電池儲能、二氧化碳儲能、重力儲能等。在已投產的新型儲能裝機中,鋰離子電池儲能仍占主導地位,占比約94.5%。

 

一、國家政策及各省的規劃

國家能源局2021年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l展轉變,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新型儲能成為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支撐之一?!?021至2022年國家發布了一系列的關于加快新型儲能行業發展的政策及指導意見。

全國已有近30個省份出臺了“十四五”新型儲能規劃或新能源配置儲能文件,發展目標合計超過6000萬千瓦。大部分省份提出的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均達到500萬千瓦以上。

 

二、我國新型儲能產業的現狀

新型儲能產業鏈上游為儲能電池、電池管理系統、儲能變流器、能量管理系統等原材料及核心設備供應;中游包括儲能系統集成、安裝、運維;下游為儲能系統的應用即風力與光伏電站等。

(一)儲能產業鏈的下游即風力與光伏電站現狀

2022年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中提出,實現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

2022年,全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達到1.25億千瓦,總裝機容量達到7.58億千瓦,其中,風電3.65億千瓦、太陽能發電3.93億千瓦。

2023年2月13日,國家能源局在京發布,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870萬千瓦,平均儲能時長約2.1小時,比2021年底增長110%以上。預計“十四五”末,我國新型儲能規模有望突破5000萬千瓦。

按照當前的儲能項目裝機比例,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12億千瓦,則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僅僅大致會是在1370萬千瓦。而我國新型儲能規劃發展目標合計超過6000萬千瓦。

那也就是說,當前的儲能項目安裝比例還不夠高。一方面說明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開拓空間,一方面說明當前的儲能項目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沒有解決。

(二)新型儲能產業鏈的上游主要是儲能電池行業的現狀

2022年全球儲能市場延續2021年的高速增長態勢,在歐洲、北美、中國等主要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帶動下,儲能電池出貨量規模再創新高。根據GGII最新數據統計,我國2022年儲能電池出貨量達到130GWh,同比增長170.8%。預計未來2-3年,隨著全球儲能需求市場的打開,以鋰電池為主的儲能電池行業將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從企業排名來看,寧德時代、比亞迪、瑞浦蘭鈞儲能電池出貨量位居前三。寧德時代儲能電池產量及出貨量均位居世界首位。

2022不斷出現企業跨界進入新型儲能領域。2022年以來,至少有20多家原本與儲能無關的上市公司布局了新型儲能。

 

三、我國儲能產業中存在的問題

(一)儲能產業鏈的下游存在的問題

新型儲能設備的配置按照應用場景劃分,可以分為電源側儲能、電網側儲能和用戶側儲能三類。

電源側配儲是指風電、光伏發電站在建設電站時,同時配置的新型儲能設備。對于電站來說,直接消納永遠是效率最高的,把光伏的電專門充到儲能里去,其實是多了一次損耗,而且電價都是一樣的。相當于變相抬高了成本。如果電網能夠解決電站的消納問題,那么新型儲能就成為了一種擺設。因此,現在很多配置了新型儲能設備的電站,也會出現建而不用的情況。

我國有近30個省市推出了“十四五”期間強制配儲政策,配儲比例普遍在10%-20%,配儲時長1-4小時。部分地區將配儲能作為新能源建設的前置條件。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新能源配儲能運行情況調研報告》指出,新能源配儲能利用率低,其中新能源配儲能等效利用系數僅為6.1%。

強制配儲且建而不用,同時發電側配儲商業模式尚未完善,導致電站主要是為了拿到補貼,市場走向了價格導向,部分項目選擇了性能較差、投資成本較低的儲能產品,增加了安全隱患。

電網側儲能投資回報機制尚未建立,導致其成本分攤及傳導面臨較大困難,儲能電站參與市場的收益相對有限,儲能電站商業模式尚不成熟。同時,電網企業在電力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開拓電網側儲能的動力不足。所以,電網側儲能僅僅是一種輔助儲能。

用戶側儲能都是自發自用,儲能電站的電是不上網的,主要運營方式是峰谷價差套利,幫助企業降低用能成本的同時,提升供電穩定性。這必須得建立在企業用電量大,同時當地的供電存在峰谷價差較大,供電存在超負荷拉閘限電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二)儲能產業鏈的上游存在的問題

新型儲能鋰電池成本較高是目前最大的問題。國家能源局在2022年3月發布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到2025年,電化學儲能技術性能要進一步提升,系統成本要降低30%以上。

鋰電池的安全問題是一直受到市場關注的關鍵性問題。

不少產品面臨著同質化等問題。當前的鋰電池生產企業更多的是在價格上進行競爭,而沒有更深的技術進步。

鋰礦資源無法掌控會導致鋰電池生產成本不斷抬高。根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鋰元素需求將高達70萬噸,其中45~50萬噸要進口,對外依存度65~70%,如果不能提前布局,以后很可能像其他礦產一樣被各種收割。

 

四、我國新型儲能行業的未來發展

1、需要盡快通過市場方式解決新型儲能設備的配置問題。

現在是通過補貼和新能源電站業主自己承擔新型儲能設備的成本問題。在新能源電站業主和電網企業不斷扯皮的情況下,如何能通過市場方式而不是政府補貼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這是新型儲能行業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

2、加快國內電力市場機制建設。

新能源電站的發展是決定新型儲能產業規模的基礎。加快完善電力市場交易品種,支持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加快探索調頻市場和容量市場建設,推動儲能通過多種方式擴大收入來源,促進儲能商業化運營,以市場化價格機制引導儲能有序參與電網調節。

3、引導鋰電池行業從價格戰走向技術競爭

鋰電池行業的未來一定是體現在擁有更先進技術的企業占據市場,重復投資導致的低端產品價格戰的場景,不應該在鋰電池行業上重演。因此,各地政府應該從政策、資金、補貼等各個方面,對鋰電池企業的技術研發作出獎勵,以加快鋰電池行業的技術進步。

4、鋰礦資源的開發應該從全國一盤局合作的角度出發。

全球58%的鋰資源量都集中在南美“鋰三角”。其中,玻利維亞2100萬噸、阿根廷1930萬噸、智利960萬噸。

曾經在鐵礦石的購買中,鋼鐵企業各自為戰,導致我國的鋼鐵企業受制于國外鐵礦石巨頭企業的壓制,導致鐵礦石價格越來越高。

這種情況不能再次發生在鋰礦的購買上。需要中國的鋰電池生產企業統一談判立場并集體購買。

5、引導更多鋰電池生產企業把銷售的領域拓展到國際市場

中國、歐洲和美國的新型儲能新增投運裝機,在全球的占比分別為36%、26%和24%,三者合計占全球市場的86%。這也是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了全球第一。

因能源危機,歐洲家用儲能領域需求大增。歐洲新增儲能裝機規模超5 GW,其中七成為家用儲能。德國、意大利、奧地利、英國為歐洲四大家儲市場。

 


相關標簽:

本文標簽

相關文章

东北毛多水多高潮视频